过度陪伴和忽视孩子的内心感受
过度陪伴和忽视孩子的内心感受在《小快乐》中,陶红的妈妈为女儿英子做了一切:
女儿步入高三,她辞了读书的工作,还要为学习准备考题;
舒氏针灸培训班怕自己学习太累缺乏营养,换花样炖汤;
他甚至在书房里做了一扇玻璃窗来监视自己的一举一动。
母亲的陪伴是最重要的。
但是英子,在母亲的不断监视下,终于承受不住压力,选择了跳江。
要知道,陪伴不等于陪伴,不等于监督和干涉孩子的生活。
只有充分尊重孩子的感情,保持一定的界限感,才能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,给孩子更稳定、更长久的陪伴。
作家Sherry Rao在她的书《幸福就是和你的孩子一起享受生活中的小幸福》中总结道:
陪伴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,教育只不过是陪伴的另一种方式。
根据孩子的年龄,我们需要不同形式的陪伴。
0-3岁是启蒙阶段,陪伴是亲密的爱
0-3岁,是孩子身心成长最重要的时期,也是安全感形成的关键阶段。
在这个时候,父母一定要给孩子足够的爱,比如拥抱,微笑,对视,哭的时候温柔的爱抚,花更多的时间和他在一起,做他喜欢的事情。
此外,父母必须无条件地接受孩子,直面孩子的情感,让他们感受到你全心全意的爱。
一旦孩子的安全感缺失,是一辈子都弥补不回来的。
从小就感受到父母爱的孩子会更加独立,心智也会更加坚强,以后也不会因为一件小事而崩溃。
4到6岁是幼稚的阶段,陪伴是探索
4-6岁可以说是儿童好奇心最活跃的阶段,他们对一切未知的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。
我记得我女儿4岁的时候,她就像一个会走路的“十万个为什么”。
妈妈,为什么枫叶是红色的?
日落之后太阳去了哪里?
为什么我们每天都要吃东西?
每次我都尽力耐心地给她答案,保护孩子宝贵的求知欲和探索欲。